白马寺简介

 模特资讯     |      2022-09-06 00:00

白马寺简介白马寺位于中国河南洛阳城东12公里处,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 所官办寺院。 白马寺有中国佛寺“祖庭”之称,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因汉明帝“感梦求法”, 遣使天竺僧人回洛阳后而创建。中国的第一个汉人和尚在这里受戒,正是这些第一使得 白马寺能够稳居中国伽蓝之首座,而永远彪炳于中国佛教史册之卷首。 时至今日,每年 元旦,中外朋友都要聚集于白马寺来聆听“马寺钟声”,用108下钟声消除心中一切烦恼。 白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占地约4 万平方米。寺大门之外场南有近年新 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 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是优秀的石刻艺术品,有很多游客拍照留念。白马 寺的山门为明代所重建,部分门洞券面上刻有工匠姓名,皆为东汉遗物。 其实据导游说白马寺原来的建筑规模极其宏伟壮观,千百年来已几度兴衰,现存建筑多 为明清两代修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 万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 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虽不是创建时 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 井仍依稀可见。

整个寺庙布局 规整,风格古朴。园内古树成荫,四时落英缤纷,增添了佛国净土的清净气氛。白马寺山门 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 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 有“山门”之称。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 曾重建。红色的门楣上嵌着“白马寺”的青石题刻,它 同接引殿通往清凉台的桥洞拱形石上的字迹一样,是东汉遗物,为白马寺最早的古迹 天王殿 进深三间,四周绕以回廊。屋顶正脊有“风调雨顺”、后脊有“国泰民安”几个大字。殿内 两侧泥塑四大天王像。中央佛龛内是明代塑造的弥勒笑像。在佛教传说中,弥勒菩萨将继 承释迦牟尼佛位,成为未来佛。可是白马寺天王殿内这尊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大佛殿 天王殿后是一座大佛殿,殿脊前部有“佛光普照”、后部有“****”各四个字。殿的 中央供奉着三尊塑像: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为摩诃迦叶,右为阿难。这三尊像构成了“释 迦灵山会说法像”。导游称释迦牟尼佛像背后是观音菩萨像。殿内还有一口引人注目的大钟, 高1.65 米,重1500 公斤,上饰盘龙花纹,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并附诗一首: “钟声响彻梵王宫,下通地府震幽冥。

西送金马天边去,急催东方玉兔升。”据传此口钟与当 时洛阳城内钟楼上的大钟遥相呼应,每天清晨,寺僧焚香诵经,撞钟报时,洛阳城内的钟 声也跟着响起来,因此,白马寺钟声被列为当时洛阳八景之一。从此这一形象也深入人心, 被人们大众所接受,成了慈悲和快乐的化身。 白马寺第三重大雄宝殿中。殿中间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龛下为“三世佛像”,两边站立 着的是韦驮、韦力两位天将。23 尊佛像个个栩栩如生,制作精细传神,线条流畅自然。这 些佛像与佛龛虽然年代久远,色彩斑驳,但制作上的超群绝伦之处依然一目了然。十八罗汉 及以上诸尊者皆为元代造像,是罕见的稀世珍宝。导游也特别说这是到白马寺的必看文物。 我们都感到无比的荣幸很骄傲。 是白马寺内最后一座佛殿,坐落于清凉台上,系一组庭院式建筑。清凉台原是明帝少时读书乘凉之处,后为摄摩腾、竺法兰译经之所。 白马寺山门东走约30 多米,有一座十三层的齐云塔,直插云霄玲珑古雅、挺拔俊秀的佛塔。 齐云塔始建于五代时期,原为木塔,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时烧毁。现在的齐云塔为金大定十五 年(1175)重建,为洛阳现存最早的古建筑。 它是一座四方形密檐式砖塔,13 层,高25 米,造型别致,在古塔中独具特色,不可多得。

也为现在的建筑风格提供了大量的依据和灵感。齐云塔前身为白马寺的释迦如来舍利塔, 现在的齐云塔为金大定十五年(1175)重建,为洛阳现存最早的古建筑。 印度政府捐建的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坐西朝东,东西长100 米,南北 宽60 米,建筑面积3450 平方米,主体建筑大佛殿高约 30 米,供奉着一尊高4.5 米的释迦 牟尼坐像。

文章来源:https://www.docin.com/p-273933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