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茵:紫霞不是演艺高峰,但我不在乎你们怎么看我(2)

 商务模特     |      2017-09-08 16:50

但在我们看来,那更可能是,大众对作为紫霞、作为前任、作为女神的朱茵的兴趣,远高于对作为演员的朱茵的兴趣。所以20多年过去,她发唱片,演舞台剧,身边人已经从男友升级为老公,并且多了一个女儿,人生的篇章早从少女翻到了中年,然而新片宣传的采访里,仍然避不开对当年直截了当或者影影绰绰的好奇。她如果回答,会被批评消费过去,沉默或回避,也能被不同观者阐释出不同的意味。

“其实人家怎么说,我根本没理的。”她对我们说,“别人你控制不了,所以我都的目标都只会定在自己身上。“

“但你有的时候还是得借助这样的形象出现。”我们问她,“比如你上综艺,你还得去扮成紫霞,因为那是大众需要的,你介意吗?”

“没有啊,我演了就不介意,我介意就不会演。”她几乎不假思索:“我的世界很简单的,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这样子就很快乐啊,不需要想那么复杂。”

朱茵:紫霞不是演艺高峰,但我不在乎你们怎么看我

朱茵在综艺中重新扮演紫霞仙子

我们让她回忆一件被逼着做的事情,她为难地想了想:“比如我讨厌这科书,但明天要考试,我就被逼去念一遍,但明天考完就忘记。”

听起来,都像是上辈子的事了。

无法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我从小是很有爱(的环境里)长大的一个小朋友,所以我很有自信心。”朱茵对我们解释。

在她的描述中,她的家庭堪称正能量源泉。朱茵的父亲是个科学爱好者,一直坚信有外星人。对女儿的教育上,不仅带她看艺术展、欣赏画作,也让她接触科学,鼓励她培养各种兴趣。并且让她从小就知道如何合理评估并理性表达自己的需求。

母亲给她的则是无条件的爱与包容。朱茵是家中小女儿,与姐姐相差10岁,备受宠爱,工作之后也有很长时间与父母同住。不管多晚母亲都等她收工回家,给她留饭,陪着她一起吃完。

朱茵:紫霞不是演艺高峰,但我不在乎你们怎么看我

朱茵照,圆眼小脸十分可爱

父亲教会她理性思考、分析利弊:“所有的东西在一起(等你挑选),你先看到你想要的好的地方,再看到不好的地方,那些负面的你能不能承担?(想清楚再选)就ok了。”

母亲则让她学会用在更柔软的角度去理解世界:她第一次感受同理心,就是因为母亲在教她什么事情不该做时,不是说“不许”、“禁止”,而是说:“如果你这样做,妈妈会很伤心,别人也会不开心。”

她从小就习惯自己拿主意。“我家只是小康之家,不是大富大贵那一种。基本上是,想要的东西可以给你买,但只能买一个。那我从小就知道,怎么找到我最爱的东西。”朱茵说。

“你买完之后不会后悔嘛?觉得要是之前选了另一个可能更好?”我们问她。

“从来不会。”她笑,得意溢于言表:“我爸爸教得我很好的。每一样东西(的利与弊)你都必须能够承担,你才可以选择。”

她不怕做出选择必然带来的损失。那种面对世界的无所畏惧背后,或许就是她的原生家庭的支持,不仅是物质上,更是心理能量上。

在这个过程里,她会参考别人的意见,但必须是,只听道理,不服强权。“从小我听别人的话,一定是要听到能说服我的道理,而不是因为你是老师、你是爸爸妈妈。”

朱茵出生在1971年——对一个香港女性,这不仅是交代年纪。在这一年的香港,《大清律例》被废止,纳妾不再合法;义务教育开始实行,孩子无分性别都必须接受教育;同时,随着香港经济起飞,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开始接纳女性——如果很长时间来,香港精英女性给人的普遍印象是经济独立、个性自由、自我强大,那么,这一年或许可以被视为原点。

而1971年出生的朱茵,她成长过程里视之为榜样的,尽是些扬眉女子。中学时对她影响颇深的是一位港大毕业的女老师,鼓励她自由表达观点,朱茵喜欢上舞台剧、加入学校戏剧社,也有这位老师的推动。喜欢的作家是和,为她普及了自己掌握经济权和选择权的必要性。而早年间,她在TVB的偶像是——被评价为“见过的最聪明的女人”,特别明白自己要什么:不结婚不生子,努力做事业女性,自己挣钱,买花也好,买楼也好,全凭自己高兴。

朱茵:紫霞不是演艺高峰,但我不在乎你们怎么看我

朱茵和郑裕玲一同出席高级时装汇演